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人物专访>>正文
校友黄璐琦、吕爱平应邀回母校讲学
  时间:2019年05月09日 13:45     点击次数:    

2009 418 ,在这春意盎然、柳絮飘飞的日子里,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嘉宾、校友和在校师生共聚一堂,共同庆祝江西中医学院50岁生日。当天下午,庆校庆50周年系列讲座《道地药材生产适宜性区划研究》和《疾病中医症候分类原理与实践》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主讲分别是我校杰出校友:85级校友黄璐琦研究员和78级校友吕爱平研究员。报告会由杨世林副院长主持,杨世林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两位校友能在百忙中给母校师生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表示热忱欢迎,接着分别介绍了黄璐琦和吕爱平两位研究员简历以及目前取得的成绩。

黄璐琦研究员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家最年轻的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等,主要从事中药资源学和分子生药学研究,曾负责国家级和部局级课题十余项,已完成的课题2008年、2003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以及其它各类重要奖励7项等,先后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科技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荣誉称号。

黄璐琦在《道地药材生产适宜性区划研究》讲座中指出:作为中医药的精髓,药材的道地性既有来源于历史和文化的属性,又涉及到遗传、环境及生产实践等方方面面,从各角度阐述了药材道地性所蕴含的科学内涵和文化属性;茅山为苍术的道地产区,现今由于过度采挖而导致濒危,现为种群中的稀缺种,在报告中,黄教授对苍术的适宜性区划作了详细的分析,了解茅山地区苍术的分布情况,对于苍术的资源调查和品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黄璐琦最后提到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对丹参的基因进行分析,由于丹参种质层次不齐,生物学性状和质量均存在差异,急需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明确影响其含量的关键因素,为培育优良种质奠定基础。黄璐琦的报告对中药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研究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吕爱平教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机制研究及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新药研究开发工作,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性研究工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并参与国家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和863计划研究等项目。其研究成果获得各类重要7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其影响因子超过50)。

吕爱平在《疾病中医症候分类原理与实践》报告中主要阐述了疾病证候分类原理与实践,以此来指导药物的应用。报告中举例了类风湿关节炎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对比了中西药对这两种疾病疗效,说明现代医学分类和传统中医学分类,也就是疾病分类和症候分类存在应用的结合点,可见疾病分类和症候分类应具有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关系。报告中指出症候分类不仅能帮助提高药物对某一个适应症的疗效,还有助于新药研发和药物安全性评估。吕爱平的报告对应用症候分类来提高疗效是非常有益的。

本次报告会座无虚席,与会师生和两位杰出校友进行了现场互动,气氛热烈。

(文  科研处研究生部熊贤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