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江中要闻>>正文
【师德标兵】以医济人 以德施教——全国名中医张小萍
  时间:2024年09月13日 00:00     点击次数:    

张小萍,全国名中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不忘初心守正创新

张小萍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家学渊源,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60年,始终坚持在传承杏林中创新,继承并发展了父辈们的脾胃学说研究。其处方用药注重脾胃气机的升降出入,亦即气化,并在临床中逐渐形成脾胃气化的学术思想,著有《张小萍脾胃气化学说及临证经验》,将脾胃气化学说主要内容摡括为“升降有度、纳化相因、燥湿相宜、出入有序”,全面系统阐述了脾胃的生理病理,是对中医脾胃理论的完善、提升和创新。

临床上,张小萍教授兼容并蓄,治学严谨,擅长治疗内科病证,尤对脾胃病颇有造诣,尊古而又有阐发,善于将经方与时方并用、中医与西医相结合治疗各种疑难杂病,辨证自成体系,疗效卓著。在治疗疑难杂症时,她善于以脾胃为中心,灵活应用阴阳五行学说,解决了诸多复杂病证。在师承带教过程中,她以脾胃气化学说为纲,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悉心传授给学生。她常对师承学生说:“你们不要仅仅满足于掌握我的一些临床经验和用药技巧,还要掌握我的临证思维和学术思想,特别是脾胃气化学说,以后还要靠你们来发扬光大。”

悬壶济世,医德为先

张小萍教授跻身医林近六十载,医名卓著,始终秉持“医以徳为先”,治愈患者无数。她始终把患者放在第一位,时时刻刻为患者着想,一生惜老怜贫,常教导学生和弟子,为医者要有“父母之心”,病者身患疾病,要竭力相助,坚持用简便验亷的中医药疗法,反对滥用贵重药。

传承家学以来,对于父亲生前最推崇的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一文,张小萍教授牢记于心、付之于行,并经常教导学生和弟子:中医“一阴一阳谓之道”,医道也有“阴阳”两方面,即医术与医德,医术和医德相辅相成,医徳不够,医术肯定提不高。她常说,作为中医医生,如果为了经济利益大量使用中西医药物,中医药疗效就很难观察出来,不能为了眼前蝇头小利而毁掉了自己的医术。要善于换位思考,体恤病人的痛苦,这样才会转化成学医的动力。

为此,张小萍教授常常教育学生和弟子,要有慈悲的胸怀、舍己为人的情操,努力做到德艺双馨。有一年的春节,张小萍教授正和家人吃团圆饭,一位肝癌患者打来求助电话,反映有呕血情况,患者全家惊慌失措,乱作一团。通过仔细询问,张小萍教授对患者病情作出了判断,考虑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有生命危险。她一边稳定患者情绪,避免因情绪导致出血加重,指导患者她如何自我处理,一边紧急联系住院事宜,帮助患者尽快住进了医院,转危为安。

日常诊疗中,张小萍教授不仅强调要用精湛医术为患者构筑起健康的体魄,还要用和风细雨般的话语荡涤病友心灵上的阴霾。她的患者多是消化系疾病,常伴有失眠、焦虑忧郁症、反应性精神病等。她对待患者,言语柔和,和蔼可亲,用几句话就拉近了和患者之间的距离,打开了他们的心扉。常有患者守候在她下班之后前来倾诉,以缓解心中的郁闷和压力,导致她经常晚下班,但她还是乐此不疲。通过言传身教,张小萍教授的言行风范让学生和弟子们受益匪浅。

张小萍教授认为,一个医德高尚的医生,能更好地关心患者,患者也愿意将病情讲清楚,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好方法。面对如此紧张的医患关系,付出一片爱心,得到一份理解,也正是缓解医患紧张关系的有效途径。此外,作为一个老党员,她经常深入基层,义诊讲学,从江西的最南端到最北端,都留下她义诊的身影。曾为了一个患者的请求,她顶着潇雨寒风,奔波近10小时,到龙南杨村为贫困户扶贫义诊。

弦歌不辍,潜心育人

1984年至2010年,张小萍教授任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学科组长26年,担任江西省“十五”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先后获评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江西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优秀专家。

教学方面,张小萍教授力求做到治学严谨,学风端正,一直致力于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中将基础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为中医教育和传承呕心沥血。

近70岁高龄时,张小萍教授还在承担本科教学及研究生教学。作为第四、五、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参与培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0名。主编《中医内科医案精选》,为本科生开设《中医内科医案点评》公选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张小萍脾胃气化学说的临床运用培训班”作为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连续举办9年,培训中医人才2400余人次。她培养的人才遍及全国各地,逐渐成为中医药事业的中坚力量,有的成为高校副校长,有的成为一方名医,有的成为骨干教师。

医道求索,孜孜不倦

张小萍教授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渊博的知识,完全可以以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济世救人。但她从不满足,认为医道求索,无有止境,活到老就要学到老。特别是成为全国第四、五、六、七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及成立张小萍名医工作室之后,她更有紧迫感和责任感,觉得培养造就中医理论深厚、技术精湛、医德高尚、高层次中医药继承人才是中医界当务之急。

对于师承学生写的学习心得和经典理论学习笔记,她逐篇逐字细看,存有疑惑之处翻书求证,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写下按语反馈给学生,力求精确科学,学生均感到字字珠玑、受益匪浅。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张小萍为第四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

张小萍教授表示,“中医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勤求古训,发扬光大,造福于人民是我永远的追求。”目前,她仍坚持每周5个半天门诊,月门诊量约800人次,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严于律己,垂范后学

张小萍教授治学严谨,学风端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师承教学中,一方面,她要求严格学生,保证带徒临床实践时间和质量。另一方面,她用“心”来培养学生,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用“心”传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继承人;用“心”去为每个学生制订培养目标,指定不同的阅读书籍;用“心”去引导学生思考,解决临床中的疑难问题;用“心”为学生付出,对学生高度负责。

为了有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在近70岁高龄期间,她不顾年高体弱,除了完成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外,还增加一个半天门诊,由每周五个半天增加到六个半天,将主要病人安排在其他五个半天,专门将周三下午的时间腾出,和学生交流座谈,一边传授临床经验,一边了解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和迷惑,并给予解答。对于学生的跟师笔记、独立病例、论文等,她都一丝不苟地认真检查,并提出详细的意见建议。她所指导的师承学生,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均表现优秀。

有记者问张小萍教授:“你对中医事业付出了这么多,培养了这么多的中医人才,为什么还不辞辛劳,还在为中医事业奔忙?”她回答到:“累并快乐着”。她的人生格言是:中医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勤求古训,发扬光大,造福于民是我永远的追求。

稿件来源:人事处

部门审核:周付林

责任编辑:余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