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凌云,女,汉族,中共党员,江西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博导、教务处处长。
深耕教坛,立德树人,构建传承创新育人体系
钟凌云教授长期躬耕教坛一线,从事高等教育管理14年,始终坚守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使命,坚持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积极探索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新路径、新方法,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等21项省级以上教学奖励和荣誉。
作为学校教务部门负责人,她秉持“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理念,全面贯穿“专业-教材-课程-平台”课程思政建设,推行“一融、两承、三创”课程思政改革,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融通育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科学家精神。主持获批江西省首批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助力学校团队和教师获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学校获批江西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等。
为了更好地培养中医药人才,她通过主编国家规划教材《中药炮制学》,主持两门次国家一流课程等,构建了厚基础、重传承、强创新的育人体系,建设的全国同类首门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惠及90余所高校万余学生;作为教育部首批课程虚拟教研室主要负责人和课程联盟秘书长,联合全国56所高校168位教师,建立“多校互通、多室共融”AI赋能教研平台,实现全国炮制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她首创的炮制人才传承谱系,培养逾百名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成长为德才兼备优秀人才,其中涌现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省双千人才等,为推动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承古法智慧,融科技创新,促经济社会效益双提升
钟凌云教授始终致力在教育教学中彰显对江西“樟帮、建昌帮”炮制技术的传承创新。她带领团队师生精心整理了220部古籍,深入访问20余位古技传人,成功复原了78件濒临失传的炮制器具,系统挖掘了52项炮制技艺,为传统炮制研究建立宝贵资源库。
作为炮制学科带头人,她提出开展“多学科、多流派、多领域”特色学科建设,团队近五年获批科研经费达3087.9万元,2023年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高水平重点学科。她先后主持40余项国家省部级课题,主持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等8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先后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首届金牌教授等12项省部级以上人才荣誉。
她还倾心服务社会,引领师生共同开发樟帮、建昌帮的姜霜厚朴、炆熟地、阴附片等特色饮片,建立了39项炮制技术标准和生产规范,其中4项被《中国药典》收载为国家标准;她牵头制定了江西省首个趁鲜切制目录品种“枳壳趁鲜切制规范”,协助10余家企业打造了精品饮片和大健康产品,实现效益10.38亿元,为推动传统中药炮制的现代化做出突出贡献。
执着初心志,铸品牌基石,倾力传播炮制文化
钟凌云教授始终肩负中药炮制传承创新使命,她助力“樟帮”、“建昌帮”传统炮制技艺荣获了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并坚持不懈地在教育教学中弘扬炮制非遗精神,她主导建设的我国首个网络炮制博物馆,已成为学生本草寻根的“活化石”。
作为全国炮制传承基地项目办主任,她协领全国74家基地开展集“技术传承-产业转化-教学实训-科学研究-博物展示”于一体建设,成为行业典范。专家评价:基地开拓了技术发掘、非遗传承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新路径,为中药炮制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提供了示范和引领。
此外,作为江西炮制传承人才谱系的第四代传人,她还曾应邀在《中华医药》等10余家媒体推广炮制技术文化,在上合组织等多个重要国内外论坛展示炮制技艺,对包括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在内的上万名外国政要和友人开展文化传播与交流,为筑牢江中炮制品牌、提升中药炮制的海内外影响做出了贡献。
稿件来源:人事处
部门审核:周付林
责任编辑:余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