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江中要闻>>正文
传承红色基因,点亮思政之光——学校“传承红色基因 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营”侧记
  时间:2025年07月24日 00:00     点击次数:    

江中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新宇)盛夏七月,骄阳似火,却未能阻挡江西中医药大学教师们学习热情。7月7日至11日,一场以“传承红色基因,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为主题的训练营在湾里校区如期举行。这五天紧凑而充实的时光,不仅是一次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之旅,也是一次深刻的红色精神洗礼。

开班仪式上,学校党委书记黄加文致辞,党委副书记章德林为训练营授旗。黄加文殷切寄语学员:要有“大先生”的站位,立德树人,锚定育人坐标系,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大纲、教案设计、课堂实施全过程,让每一堂课都成为价值引领的主阵地。要弘扬“大医生”的担当,守正创新,打造育人金课堂传承好红色基因,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把“红色医史”“苏区医风”转化为教学案例和教育素材,让学生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增强自信。践行“大学精神”的执着,求强求精,以昂扬向上的姿态助推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清晨六点,湾里仍笼罩在朦胧的晨曦中,多数人还在享受甜美的梦乡,校园内已响起整齐的脚步声。学员们从得月楼前集合出发,迎着微凉的晨风,迈着坚定的步伐,开始了每日的晨跑,成为一道独特而动人的风景线。它以最朴素、最直接的方式,将学员们的心灵凝聚在一起,共同追寻那份跨越时空的红色基因。在运动中磨砺意志,在汗水中汲取力量,为即将开始的知识与心灵盛宴,奠定了坚实的体魄与饱满的精神。

专家们用一场场高屋建瓴、内容翔实的讲座,点亮了学员教育道路上探索之光。南昌大学胡兆吉教授的专题报告,清晰地阐释了“从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的逻辑脉络,构建了坚实的理论共识和核心要素体系。龚兰教授则将目光聚焦于实践,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层层剖析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要点,为如何在专业课堂中落地生根提供了可行的路径。江西中医药大学胡伟菊教授的分享,更以一种深刻的自我反思,引导我们在教师职业的“异化”与“自由”之间,找寻教育的本真与价值。

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冰教授将目光聚焦于我们所熟悉的《中药学》教学,巧妙地将思政建设的范式融入到学科知识的传授中,让我们看到了专业与思政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周叶教授的分享,则从“行动到理念”,循序渐进地阐述了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强调了实践性在提升教学能力中的关键作用。

专家们凭借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带来了前沿的教育理念,更分享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他们的讲座,如同一场场思想的盛宴,激发了学员们的热烈讨论,拓宽了教学视野,为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更好地融入课程思政、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理论的支撑、方法的指引和前进的动力。在这场智慧的交流中,每一位参训教师都收获满满,更加坚定了用课程思政铸魂育人的决心。

在专题沙龙中,江西师范大学揭安全教授关于“人工智能助力课程思政”的分享,为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引发了大家对未来教学模式的思考。在专家指导下,各小组围绕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和设计,智慧的火花在碰撞中闪耀。

方志敏烈士陵园的庄重肃穆,全体学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敬献花圈,重温入党誓词。下午,刘光典烈士的红军后代们饱含深情的革命故事分享,更是将历史的厚重感和精神的传承感推向了高潮。我们看到了以刘光典烈士为代表的隐蔽战线英雄们“丹心从来系家国”的赤诚信仰,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忠诚、责任、担当"的深刻内涵。国家安全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钢铁长城。

训练营的最后一天是成果展示的舞台。学员们带来的红色情景剧演绎生动感人,他们用真挚的情感和精湛的表演,再现了感人的革命故事,将红色基因的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

随后的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将此次成果展示推向了高潮。学员们精心选取知识点,巧妙融入思政元素,结合学科前沿动态,运用生动的案例、互动式教学和多媒体技术,充分展示了训练营学员在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评委们的专业点评更是为他们指明了进一步提升的方向。

为期五天的训练营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此次训练营不仅让教师们掌握了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方法与技巧,更重要的是,在一次次学习、实践、交流中,大家深刻理解了课程思政的理念价值,坚定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这些“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们,必将把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融入到每一次的课程设计、每一次的课堂互动中,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稿件来源: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教师发展中心)

部门审核:洪恩四

责任编辑:余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