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布鞋源于感恩
走进唐明现生前居住的卧室,便能看到窗前的一台破旧的牡丹牌老式缝纫机,以及桌子上的剪刀、针线等。“每日起床洗漱完毕后,老伴就会戴上老花镜,默默地坐在窗边做布鞋。她就像上班一样,很敬业的。”张思成说。
唐明现为部队官兵做布鞋、鞋垫源于她怀揣着的一颗感恩的心。唐明现的丈夫张思成曾是一名铁道兵,早年因在工作中受伤转业到攀枝花某铁矿工厂工作。为了照顾丈夫,唐明现申请迁移到攀枝花工作。很快,相关单位应允了唐明现的申请,并在张思成工作的工厂为她安排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在生活上,工厂和铁道部队对唐明现和她的家人倍加照顾,这让唐明现对军队、对政府充满了感激。
1982年,为了回报部队对自己和家人的照顾,唐明现就想为部队官兵做点什么。于是,她找到了厂区车间主任说明自身情况并问他有什么好的建议。厂区车间主任得知她会做布鞋,就建议她做一些布鞋和鞋垫送给部队官兵。
买布料、针线,经过不断地重复穿针、引线、打结等动作……很快,唐明现就做好了20双布鞋,在当年的“八一”建军节前邮寄给了云南老山前线某部队。自此,每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全国各地的多个部队都会收到一份“温暖牌”的慰问品——唐明现亲手做的布鞋和鞋垫。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攀枝花市消防救援人员“不怕苦不怕死”连夜参与地震救援的精神让唐明现深受感动。于是,唐明现决定每年为他们做布鞋、鞋垫,并坚持亲自送到攀枝花市消防救援支队,队员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布鞋奶奶”。
无悔的坚持
多年来,唐明现把做布鞋、鞋垫当作一件大事。
唐明现的家庭并不富裕。20世纪80年代初,她和丈夫张思成每月的工资加起来仅有几十块,不仅要维持家中的基本生活开销,还要供家中的5个孩子上学。为了多买些布料、针线,唐明现一家人常省钱买咸菜吃。有时候,唐明现还去捡废报纸、旧鞋子等废品,用卖废品赚的钱去买布料和针线。唐明现做布鞋时所用的那台牡丹牌老式缝纫机,就是她靠卖废品存下来的80元钱购买的。
唐明现患有严重的骨髓炎。尽管疾病缠身,但她说:“这点伤痛不算什么,我就想为部队的那些孩子做点事情。”就这样,每次做布鞋时,坐久了脚痛脚麻,她就贴点膏药;手被扎破流血了,她就贴个创可贴继续做。张思成回忆,唐明现曾因为膝盖上长满了脓包疼到晚上在被窝里偷偷地流眼泪,可第二天天一亮,她依然坚持按时起床做布鞋。
不仅如此,唐明现还是个热心人。唐明现刚工作时发现工厂里许多来自农村的单身工人因无人照顾常穿着破洞的衣服上班,于是,唐明现就主动免费帮他们缝补衣服,一直坚持到1994年唐明现退休。退休后,每当有小区居民上门找她缝补衣服,唐明现也从来不嫌麻烦,坚持免费缝补。
唐明现还是一名消防宣传志愿者。多年来,她走遍了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的大街小巷,开展消防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向居民发放消防宣传资料,累计为银江镇1900余个家庭、20000余人次讲解了正确使用电器、疏散逃生等消防安全常识,为他们送去了一份安全与安心。2014年,唐明现被公安部授予“第二届全国119消防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将“布鞋事业”传承下去
随着年龄的增长,唐明现的视力急剧下降,手脚也不灵活了。以前一星期能做好一双鞋垫,后来慢慢地变成了两个星期。2020年初,唐明现还接受了两次白内障手术。家人都以为她会因为手术而暂缓做布鞋的步伐,然而她却开始花费更多的心思在做布鞋上。
唐明现的子女也在她的影响下加入了做布鞋的行列。每年做好的布鞋和鞋垫,大女儿张青都会帮她在“八一”建军节前邮寄到各地部队。“当时我们家还分成了‘布鞋组’和‘鞋垫组’,分工帮助母亲。”张青回忆道,“母亲还和我们约定,如果有一天她不在了,我们也要将‘布鞋事业’传承下去。”
2021年12月1日,唐明现因病去世。唐明现去世后,她的孩子们继承了她的“布鞋事业”。
“每年到这个时候最高兴,谢谢唐奶奶!”7月27日,攀枝花市消防救援支队公园路特勤站班长田飞从张青手中拿到唐明现做的布鞋后,偷偷抹了一把眼泪。
唐明现亲手缝制的布鞋,成为了不少诸如田飞这样的部队官兵一生的珍贵礼物。在唐明现家中的柜子里,保存着1982年以来全国各地部队和官兵邮寄给她的感谢信。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地驻军、甘肃某部队、云南某部队、西藏某部队……一封封感谢信,述说着部队官兵对唐明现的感激之情,也凝结着唐明现浓浓的拥军之情。
部门审核:张卫平
责任编辑:杨清跃
稿件来源:精神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