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法治校园>>正文
广东率先开全国先河为地方菜立法
  时间:2022年09月07日 10:21     点击次数: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广东省粤菜发展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近日提请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审议。这部只有22条的地方性法规,先后修改了23稿,旨在以高质量立法促进粤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据悉,除了省级条例外,汕头、佛山、梅州、江门、潮州等地也将迎来地方菜的专属“法”。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广东率先开全国先河为促进粤菜发展专门立法,并创新采用“1+N”模式推进省市协同立法,旨在保障粤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扩大就业创业,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传承弘扬粤菜文化。

推动“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随着广东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工程,大量的餐饮经营主体和蓬勃发展的预制菜企业,在“稳定市场主体”“保持经济运行 在合理区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

  据介绍,2021年广东共有餐饮经营主体约115万家,餐饮业收入4760.66亿元;共有预制菜企业近7000家,较2020年增长30.38%,预制菜产业指数蝉联全国第一。而据广东省商务厅不完全统计,全国以粤菜酒楼为核心的各类粤菜系门店达9万多家,其中一半以上集中在省内,占全省所有餐饮门店的12.4%。

  伴随着粤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产业规划有待细化、高端人才供给能力不足、粤菜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等短板弱项,亟待制定地方性法规提供法治保障。

  3月30日,在广东省立法工作会议上,粤菜发展促进条例被列入2022年立法工作计划,内容聚焦“粤菜师傅”人才培养、技能等级认定、创业就业补贴以及粤菜产业支持、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方面。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当前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促进餐饮业持续健康发展、稳定经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必要制定粤菜发展促进条例。”广东省人大社会建设委主任委员许光介绍说,自2018年4月广东启动实施“粤菜师傅”工程以来,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政策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立法过程中,有必要将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真正有效管用的政策举措上升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规。

  因此,广东立法聚焦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省委关于“粤菜师傅”工程的部署要求,围绕粤菜产业促进、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传播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致力于推动“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促进粤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扩大就业创业,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传承弘扬粤菜文化,促进共同富裕。

着力解决粤菜发展中重点难点问题

  《条例》草案共22条,没有分章节,从内容结构上分为总则、粤菜产业发展、技能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传播以及附则等五个部分,主要针对粤菜发展中品牌建设和保护不足、传统技艺传承创新支持力度不够等突出问题以及预制菜产业发展、餐饮企业业态创新等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作出规定,力求推动解决粤菜发展促进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在粤菜餐饮品牌建设与保护方面,《条例》草案明确省人民政府商务部门应当加强粤菜餐饮品牌建设,根据实际组织开展粤菜名店、名品、美食街(城)等评选,并向社会公布评选结果。

  粤菜包括广府菜、客家菜、潮汕菜(潮州菜)。值得关注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动粤菜产业发展,充分体现不同地方特色风味菜的特点,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还在立法模式上进行了创新突破,探索采用“1+N”立法模式,推进省市协同立法。

  “1+N”模式中的“1”是由省制定一部《广东省粤菜发展促进条例》,围绕粤菜产业发展、粤菜技能人才培养、传承弘扬粤菜文化等内容开展立法,主要解决粤菜发展促进中的全省共性问题;“N”即由相关地市制定若干部具有地域特色的粤菜立法,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在内容上,省和各市条例相互呼应、紧密衔接、各有侧重。目前,除了省条例之外,汕头、佛山、梅州、江门、潮州也已启动立法工作。

  据广东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地方菜立法中,各地市均有自己的亮点,其中,汕头市注重对潮汕菜特色品牌的保护传承;佛山市侧重围绕广府菜传承发展进行立法;梅州市明确客家菜的定义,并对传承作出规范规定;江门市侧重对侨乡广府菜的传承发展;潮州市突出对潮州菜的品牌打造、人才培养以及文化传承。



部门审核:张卫平

责任编辑:杨清跃

稿件来源:法制网


【关闭】